浙大四院具有卓越专科的国际医学中心
ZJU4HInternationalMedicalCenterofExcellenc8·19e
一声鸣笛,一辆救护车
一名急诊医生+一名急诊护士+一名司机师傅
这就是我们院前急救团队
院前急救是急诊中最接近患者的环节,因此总是出现在抢救的第一瞬间。
尤其是深夜,各种轻重缓急、跌宕起伏事件,看尽世间百态,中国医师节之际,带你走进院前急救的镜头中,感受他们的“速度与激情”。
镜头一:
第一次接生特顺手,嘿,是个大胖小子
8月14日晚上,浙大四院急诊科医生虞晓阳接到指令,一名产妇正在家中生产,羊水快破了——
迅速赶到产妇家中时,产妇正躺在地面上,孩子的小半个头已经娩出。
“随肚子痛的时候一起用力”
“不痛的时候放轻松——放松”
“对,很好很好很好”
“孩子出来了”
……
轻拍了孩子脚底,青紫色的婴儿终于啼哭了出来,原本高度紧张的神经终于可以松一松。给产妇加油打气,有序引导生产,按照规范处理脐带,动作娴熟的完全不像是第一次接生,“作为急诊医生,这些我们都得心中有数。”
镜头二:
二话不说被揣了一脚,忍痛将患者抬上救护车
醉酒是夜间急诊最常见的,有的酒精中*,有的打架斗殴,酒精的作用下,人们常常性情大变,医生也会变成无辜的攻击对象。
一天凌晨1点,院前急救医生左仲强打通急救电话,一听就是个醉汉,态度暴躁,每一句回答都火药味十足。
“您哪里不舒服?”
“我浑身不舒服。”
“你家地址可以说得详细一点吗?”
“送外卖的都能找到,你们怎么就找不到。”
“你是不是喝了不少酒?”
“你们怎么这么啰嗦!”
…………
出发前,左仲强医生就预料到这将是一次棘手的急救。“配合度高、信任医生时,我们再辛苦再劳累都不会抱怨,还会很有成就感。但遇到态度恶劣的,不免也会觉得无奈、委屈。”
到了现场,的确是个醉汉,一屋子酒气。一上前,问,“你好,你还好吗?”话音未落,他二话不说踹了医生大腿一脚。
“那时我刚到急诊3个月,虽然知道会遇到点困难,但没想到一言不合就被“突袭”,印象特别深刻。”
忍住痛,和同事合力将他抬上担架,语气稍严厉地让他不要乱动。一路上,他还在救护车上说着醉话。
镜头三:
呼吸心跳停止十几分钟的91岁爷爷,我们抢救成功了
当然,辛苦常伴着医生这份职业的成就感。
对左仲强医生来说,最有成就感的一次抢救发生在今年3月。那个初春的夜里,将一位91岁的老爷爷从生死线拉了回来。
“急救车赶到现场时,老爷爷的呼吸心跳已经停了十多分钟,但我们都没有放弃,还激发了团队惊人的默契度。”
现场,护士第一时间心外按压,开放气道,准备气管插管。老爷爷的下颌很短,而且胖得几乎没有脖子,还好救护车配备可视喉镜,比普通喉镜节省了不少时间。
途中,司机朱师傅开得又稳又快,快速接连监护、开通静脉通路的同时继续双手胸外按压,没有任何扶手也能站稳。
到达,医院的医生、护士和保安早已在门口等待,全程几乎一秒都没有浪费。经过十几分钟的抢救,老爷爷的自主心率终于恢复了……
那一刻,大家为自己和团队骄傲。
快问快答:如果有考生问你:我想学医……你会怎么回答?
学医是一条既长又苦的路,但是其中的乐趣也是独一无二的。
快问快答:送一句话给10年后的自己。
不管年纪多大,样子多老,都要做一个少年,哈哈
镜头四:
最怕碰到救不回的年轻人,那种撕心裂肺的悲恸很难从脑海抹去
院前急救,面对各种各样的可能性,悲喜永远交杂着。
盛夏,午后两点钟,天气非常炎热,虞晓阳医生接到指令:一名外卖员晕倒在路边。
赶到现场时,发现人和电瓶车都倒在了路边,评估人已经没有反应,颈动脉博消失。
现场给予胸外按压,气管插管,转运到抢救室进一步抢救,最终还是没能挺过去。
“不知道他是不是来不吃午餐,低血糖后晕倒在路边,亦或是发生了意外事故,才二十几岁。通知他父母到抢救室,他的母亲那天在抢救室门口哭了一个下午。”
送回急诊抢救室完成患者的交接
此时,作为院前急救医生的他,必须尽快从调节情绪,从悲伤的气氛中脱出身来,下一个随时会来,不能让情绪影响判断,“否则就是作为医生的不负责任”。
他们在院前急救一线里看到世间百态,也在一次次呼啸而过的抢救中成熟、成长。
那些风驰电掣的夜晚
从六楼扛过多斤的患者下楼
那些忙碌中度过的凌晨
也曾陪伴过抑郁症的求救者
听说她最后好了不少
那些默默付出过的青春
那些曾经救治过的人
最终汇聚成
心底的重量
8·19中国医师节
向所有白衣天使们道一句:
你们辛苦了!
医师节快乐!
致敬生命的守护者
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