妇科急救

首页 » 常识 » 预防 » 高温中暑急救小知识
TUhjnbcbe - 2021/10/31 8:12:00
高温天气如不慎患上暑热病,医院找医生诊治,不要拖延时间,延误病情。对于严重中暑者,要及时进行抢救,否则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。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高温中暑急救知识相关资料,供大家参考!一、高温中暑的表现形式据专家介绍,中暑是夏天常见的急性热病之一,其主要症状为:轻的中暑病人可出现头昏、头痛、恶心、口渴、大汗、全身疲乏、心慌、胸闷、面色潮红,体温升高到38℃以上;或出现面色苍白、四肢湿冷、血压下降、脉搏增快的虚脱表现。重者表现高热(体温超过41℃)、无汗、意识障碍,如嗜睡、言语不清、神志不清、手足抽搐,甚至出现休克、心力衰竭、肺水肿、脑水肿等。如有以上病状者,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,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,补充清凉含盐饮料;如病人中暑倒地,还应按压“人中穴”;体温升高者予物理降温,冷水擦浴,按摩四肢皮肤、头部、腋窝、腹股沟放置冰袋;医院进行救治,不能耽误。二、三类人最容易中暑由于近期气温比较高,气象和医疗专家提醒,外出的人们应当注意防暑降温。尤其是老人、小孩、产妇最容易中暑。这三类人夏季应多注意居住环境的通风,平时加强锻炼,以减少中暑的可能性。三、高温中暑急救知识

(一)中暑的原因和类型: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,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,水、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,是因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引发的一种急症。可以分成三种:

第一种在闷热的房间里容易出现的热射病,病人会感觉到头痛、头晕、口渴,然后体温迅速升高、脉搏加快、面部发红,甚至昏迷。

第二种日射病:指人因长时间被烈日曝晒,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,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、水肿;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,所以,最开始只有头部温度增加,高的时候可以达到39℃以上,然后有剧烈头痛、恶心呕吐、烦躁不安,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,但体温不一定升高。

第三种热痉挛:是人在高温环境中,因大量出汗,丢失大量盐分,使血液中的钠含量过低,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痉挛。

(二)中暑的症状

1.先兆中暑:出现大量出汗、口渴、头昏、耳鸣、胸闷、心悸、恶心、体温升高、全身无力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四肢发麻、动作不协调等。

2.轻度中暑:除上述病症外,体温38℃以上,面色潮红、胸闷、有面色苍白、恶心、呕吐、大汗、皮肤湿冷、脉搏细弱、心率快、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。

3.重度中暑: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倒痉挛。此前患者常有头痛、麻木、眩晕、不安或精神错乱、定向力障碍、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,继而出现皮肤出汗停止、乾燥、灼热而绯红、体温常在40℃以上等症状。四、中暑的急救方法首先,立即将中暑者移到通风、阴凉(非潮湿)的地方休息;其次,让中暑者仰卧,解开衣扣,脱去或松开衣服。如衣服被汗水湿透,应更换干衣服,同时打开电扇或空调,尽快使患者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;还可以用凉湿毛巾冷敷患者头、颈、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,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。意识清醒的或经过降温清醒的中暑者可饮服绿豆汤或含食盐0.1%~0.3%的凉开水,立即服用人丹、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等中药。一般患者如果及时休息降温、补充水和盐分,短时间内即可恢复。对于重症中暑,有高热不退、神志不清、抽搐等症状者,应立即拨打电话,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。五、预防高温中暑措施1.人数较多的生产车间、高温环境场所应采取必要的通风和降温措施,置备人丹、十滴水、风油精和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。

2.暑期必须保证饮水供应,有条件的应提供白糖和含盐或含酸的清凉饮料。

3.天气炎热时,劳动者应注意保障休息睡眠、合理搭配营养、及时诊治疾病;采取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、戴遮阳帽等防晒措施,尽量避免长时间被阳光曝晒。

4.对患有心、肺、脑血管性疾病、肺结核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的员工,应调离高温作业岗位或对其加强预防中暑保护措施。

5.不要在强烈阳光下暴晒。注意室内通风换气、衣着要轻薄透气。少量多次饮水或多吃些消暑清热的瓜果饮料、清淡盐水为好。注意劳逸结合,运动量不要过大。

文字来源:快资讯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1
查看完整版本: 高温中暑急救小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