妇科急救

首页 » 常识 » 问答 » 中风
TUhjnbcbe - 2021/12/22 16:34:00

病名

“中风”,又名“卒中”“类中”“大厥”等,此类病发病急促,证候复杂,病情危笃,常可迅速致人残废,严重危及生命,因“风”症具有风善行数变的特征,发病犹如“暴风之疾速,矢石之中的”,所以取名为“中风”。“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”,所以中风也在古代被列为“风痨鼓膈”四大疑难杂症之首。

西医中,急性脑血管疾病与之相似,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,例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,脑梗死脑出血包括脑血栓,脑栓塞以及腔隙性梗死,蛛网膜下腔出血等。

病因

中风发病原因可能由于忧思恼怒,饮食不节,恣酒纵欲等,导致人体阴阳失调,脏腑气偏,气血逆乱造成,*帝内经素问灵枢多篇文章论述了肝风,心风,脾风,肺风,肾风,胃风,肠风,脑风,目风,泄风,酒风,劳风,痱风等以及偏枯证,不仅仅是指猝然仆倒的中风,也不是单纯的脑血管疾病,比如痱风证就类似于西医所谓的脊髓神经性病变,脊髓炎等。

病机

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写到

中风有中络,中经,中腑,中脏不同,辩证脉象有别。脉浮紧,浮为气血虚弱,紧为外感寒邪,寒邪乘虚而入居肌表,浮脉血虚,络脉空乏,邪气留滞,乘虚在身体左右一侧,受邪一侧松弛舒缓,正气一侧反而呈拘挛,正气一侧牵引有邪一侧,故形成口眼歪斜。邪气在络脉,所以肌肤麻木不仁;邪气在经脉,所以肢体重滞不易举动;邪气在六腑,所以神昏不识人;邪气在五脏,所以舌纵难言,口流涎沫。

中风是以猝然昏不省人事,伴随口眼歪斜,半身不遂,语言不利,或不经昏仆导致喎僻不遂为主症的疾病,核心症状为喎僻不遂,口眼歪斜,半身不遂,语言不利,通常几种情况组合出现。

中风常以“闭证”和“脱证”为基本辩证分型,“闭”为邪闭,邪气盛,出现脏腑气血不通的病理,多因邪热痰浊等病邪闭阻于内,故又称“内闭”,常见于中风,温热病热入营血阶段,主要表现为神智昏迷,牙关紧闭,双拳紧握,肢体强痉,面赤便闭,脉弦急等,多属实证,其中分阴阳,兼热象为“阳闭”,兼寒象为“阴闭”。“脱证”指正气脱,指疾病过程中,阴阳气血大量消耗导致病理变化,主要表现为大汗出,四肢厥冷,口开涎出,手撒尿遗,脉微细等。

之所以会出现闭与脱不同,要看人体体质,脏腑寒热虚实,若病人常有郁热,则病多发闭证,若脏腑常虚寒,则病多发脱证,具体情况具体问题还须具体分析。

中风病位深浅以及病情轻重,区分中络中经中腑中脏,通常区分中经络,中脏腑,通常诊断分析,若邪热痰浊阻滞经络,会有眩晕脚麻,头重脚轻,口眼歪斜,半身不遂,舌质淡苔浊,脉滑或细或涩,腹诊一侧满一侧软。若正气虚邪风中经络,受凉风吹后面瘫,或疲劳不良情绪后,舌头僵硬,说话不清。一侧肢体或双下肢肌肉挛缩不能随意运动,肢体麻木或抽掣刺痛,头晕目眩,神疲倦怠,气短懒言,舌质暗红或有紫色淤点,脉细涩,腹诊一侧满一侧软。

辩证论治(仅供参考)

中经络

风痰入络证,脉浮数,舌苔薄白,肌肤不仁,手脚麻木,口眼歪斜,手足拘挛,关节酸痛,治法祛风化痰通络,参考方:真方白丸子。

风阳上亢证,脉弦,舌质红苔*,头晕头痛,耳鸣目眩,口眼歪斜,半身不遂,治法平潜肝阳活血通络,参考方:天麻钩藤饮。

阴虚风动证,脉弦细数,舌质红苔腻,头晕耳鸣,腰酸,半身不遂,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,参考方:镇肝熄风汤。

中脏腑

闭症

痰热腑实证,脉弦滑或弦涩,舌质暗红苔*腻,有淤点淤斑,头痛眩晕,心烦易怒,痰多且黏,腹胀便秘,半身不遂,肢体强急,治法通腑泄热熄风化痰,参考方:桃仁承气汤。

痰火淤闭证,脉弦滑而数,舌苔*腻,除上述症状外,气粗口臭,躁扰不宁,治法熄风清火豁痰开窍,参考方:羚羊钩藤汤。

痰浊瘀闭证,脉沉滑缓,舌苔白腻,除上述症状外,面白唇暗,静卧不烦,四肢不温,痰涎壅盛,治法化痰熄风宣郁开窍,参考方:涤痰汤。

脱证(阴竭阳亡)

风痰瘀阻证,脉弦滑,舌暗紫苔滑腻,口眼歪斜,半身不遂,肢体麻木,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,参考方:解语丹。

气虚络瘀证,脉细涩或弱,舌质淡紫或有淤斑苔薄白,肢体偏枯,肢软无力,面色萎*,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,参考方:补阳还五汤。

肝肾亏虚证,脉沉细,舌红或淡红,半身不遂,肢体僵硬,拘挛变形,偏瘫,肌肉萎缩,治法滋养肝肾,参考方:左归丸合地*饮子。

写在后面

当中风卒发,见口不能语,口眼歪斜,猝倒于地,不省人事等症状,要“急则治其标”,以闭证脱证急救为主,当标症急症缓解,再用柔润熄风法标本兼治,可参考加味六君子汤或资寿解语汤,建议重点参考张仲景金匮要略方,如侯氏黑散治风寒直侵肌肉脏腑,风寒凌心,风引汤治热性瘫痪癫痫,大小续命汤治中风闭证主方,辛温解表散风疏通表邪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1
查看完整版本: 中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