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解上海市校园急救培训情况及现存问题,并探讨更好的培训方案,年7-8月,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“川”越山海,“沪”你心安实践团成员通过访谈形式先后采访了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、上海市红十字会、高校团委的相关负责人以及一线工作人员。
聆听完各位专家的深刻见地并与他们展开深入交流后,实践团不仅对上海市急救培训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,也为进一步开展校园急救培训的梳理了方向。
欲知山中事,须问打柴人
—院前急救医生—
为了探索上海市急救培训的需求,实践团以急救一线的需求为切入点,认真了解了急救工作的现状,希望针对当前痛点解决问题。受采访的院前急救医生吴昕老师,是一名有着十余年工作经历的一线院前急救医生,曾在国内大型院前医疗急救纪实片《生命时速·紧急救护》中向大家展现最真实的院前急救,对急救培训现状深有感触。
在访谈中,吴昕老师提到当前人民群众的急救意识及相关技能相对薄弱。在跟随救护车出车的日常工作中,他发现不施救、过晚拨打等因素是导致最终施救成功率偏低的重要原因。如果公众能提高急救意识,做到人人懂急救、人人敢急救、人人做急救,及时拨打,在到达之前为患者施加正确的急救措施,将大大提高最终施救的成功率。教育是一切的根本,为了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与技能,急救培训是重中之重!
实践团成员与吴昕医生合影留念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
—急救培训导师—
急救培训永远也离不开一群充满热情、认真负责的培训导师。实践团成员先后采访了徐佳(创伤急救)、周与华(急诊医疗)、周爽伊(情绪急救)和王铁*(AHA导师)等多位急救培训导师。他们作为在急救培训界深耕多年的专家老师们,对急救培训的形式、现况、效果与发展形势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。
四位老师普遍认同在校园开展急救培训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急救意识,提高学生对社会安全的整体责任感。周与华老师说道:“一个成功的急救事业并不在于有多少成功的医生,而在于有多少具备急救常识的民众。”老师们对目前开展的急救培训工作虽表示满意,但也尖锐地指出学会技能与实际运用之间的差距。“遇到事情不紧张、不惊慌,能够正确地施救,”王铁*老师说道,“这才是急救培训最大的价值。”
左右滑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