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院区内,葱郁的花草树木与平整的小路相得益彰,环境优美,令人眼前一亮;医院内环境整洁、秩序井然,就医环境舒适和谐;门诊楼与住院部之间由封闭式环形长廊相互连通,医院内就诊更加便利……近年来,医院多措并举,医院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,不断改善诊疗环境,打造舒适就医环境,切实为百姓办实事、解难题。
院区环境优美
医院内环境整洁
走在医院门诊楼、住院部内,发现楼内一处门槛也没有。“医院所有的楼内都没有门槛,这样就方便了很多行动不便的患者。本来患者生病就不舒服,我们一直努力,希望能在其他方面为他们提供一些便利,让他们舒心。”医院*委书记、院长刘海峰说。
不久前,刘海峰荣获全国优秀*务工作者称号,谈到如医院的中心工作顺利开展,他的答案是,*支部书记通过科室自查、专项排查、调研普查三个层面全面启动细节服务“查、推、落”机制。
“我们通过实行查找质量缺陷、优化服务流程、提升服务质量、保障医疗安全、促进医患沟通、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做到立查立改。”据刘海峰介绍,专项整治活动持续了4个月,目前已将全院提出的条问题及意见建议进行了汇总分类,分别下发至医务处、护理部、总务处、人力资源部、医学工程部等10个职能部门,并要求限时整改。
“医院*委组织*支部书记深入临床科室进行效果验证。目前,我们已经解决了96个问题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还有32个问题正在积极沟通解决,下一步将按照时间节点继续跟踪效果验证”。刘海峰说,对于未解决的18个问题,我们会上报院*委,院*委将在近期内进行再度调研整改。
医院将*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,为医院内的门槛,还有就医*策、制度等多方面的“门槛”,让患者的求医路更顺畅。
医院是四平地区规模最大医院,承担着四平地区及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等部分区域的医疗服务和急诊急救工作,目前开放床位张,设有55个医疗医技科室,年门急诊量近70.7万余人次,年住院患者4.9万余人次,年手术量1.6万余例。
作为区域内医疗技术指导中心与急危重症救治中心,医院以医联体“三二一”工程建设为目标,医院牵头带动作用,现在医联体联盟成员单位已发展到44家。几年来,通过与不同医疗机构构建的多层级医联体,逐步实现了诊疗联动,优势医疗资源有效下沉。
多学科会诊
“有些百姓居住地离中心城市比较远,他们想来我们这看病是很不方便的,所以我们会不定期把医务人员派到农村等地,在帮助当地医生诊疗的同时提升当地医生的水平。”刘海峰说。
不仅如此,医院还建立了远程智慧医疗,除了针对医联体单位之外,还把设备铺设到农村。“村民不用搭车外出,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医院专家的服务。”刘海峰说,“孕妇在家门口的村卫生室就可以进行胎心监护,妇产科专家就坐在医院里实时观察胎心,并告诉孕妇一些注意事项等。”
远程智慧医疗会诊
年,医院在医联体内率先建立了远程智慧医疗会诊平台,建成7家
远程智慧医疗门诊,按照病情给予分级诊疗指导意见,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优势资源有效下沉,使基层患者不出乡、不医院的诊疗服务,真正建成了一支“带不走的医疗队”。“我们为百姓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,村医为百姓提供优质服务,达成了公平、可及、同质化的服务。”刘海峰说。
针对不便前来就诊的百姓,医院把他们的求医路打通了;医院就医的百姓,医院努力把他们的求医路越铺越顺。
“之前患者出院时,要拿着病历、收据等报销材料多次往返参保经办机构,较为繁琐,看病半个月报销两个月是常态。”刘海峰说,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切实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,医院组建了十三人的团队小组,医院工作流程,改进科室工作习惯,提升医生工作能力,“患者出院的前一天,医生按照预出院流程把所有出院手续都准备好,患者不用到处跑,出院就能拿着报销的钱直接回家。”
城乡居民医保结算
针对部分患者异地结报的情况,医院积极采取措施,大力推进异地结报工作顺利进行。“我们积极与相邻省份医保经办部门沟通联系,了解其相关*策规定,并通过网站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