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国家有难,医护有责”
“不计报酬,无论生死”
“疫情不退,我们不退”
……
这些直击心灵的豪迈之声
已成为响彻时代的最强音
面对未知的凶险,东莞白衣战士义无反顾、勇敢逆行、舍生忘死,用生命拯救生命,他们是东莞“最硬的鳞”,是东莞“最美的天使”,是“新时代最可爱的人”!
赞美生命,发现“最美”!从年开始至今,东莞市“最美医生”“最美护士”评选已经走过五个年头。今年6月29日,我们选出了20名年东莞市“最美医生”“最美护士”。
这是“最美故事”第十二期,本期“最美”的主角是魏燕萍,让我们一起了解她的故事。
魏燕萍,东莞市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柏洲边站点护士长。年7月加入护理队伍,年来到东莞,医院急诊门诊室锻炼了2年,年10月至今一直坚守在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柏洲边站,不知不觉已在护理岗位上默默耕耘了19个年头。
“在急诊室最大的感受就是,患者如果能获得及时、有效的院前急救,是可以避免很多坏结果的。”年,东莞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,需要一批医护人员充实到基层去。已经在东莞2年多的“河源妹”魏燕萍,带着近距离给市民宣教急救知识的想法,医院转岗到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从急诊门诊室护士转变为一名社区护士。在这里,她感觉来对了地方,平日只要闲下来,魏燕萍就参加志愿活动,给市民宣教急救知识。
就这样,魏燕萍坚守基层卫生领域12年时间,社区里的每一声“河源妹”“魏老师”“魏医生”在她看来都是最美的称号。“医生、护士这个职业本来就很美,而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、热爱的、力所能及的事。”讲述着自己过去19年的医护经历,魏燕萍的眼里满是成就感。如今被评为东莞市“最美护士”,魏燕萍觉得这是自己的荣幸,她还会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。
门急诊的经历引人深思
她认识到社会上缺乏急救宣教
年7月,刚满18岁的魏燕萍踏上了护士的职业生涯。“那时候护士和老师都是我最崇拜的职业,后来我选择了读护理,毕业之后就一直做护士。”魏燕萍是广东河源人,职业生涯最开始的5医院任手术室护士。年,她医院急诊门诊室,继续从事热爱的护士职业。
这一路走来,魏燕萍见过了太多“其实可以避免”的悲剧。“如果遇到突发意外事件时,身边有懂急救知识的人帮忙或者进行自救,可以避免很多不好的结果。”在魏燕萍的记忆深处,有这么一件难以忘怀的事情。
“当时有位工人一条腿被钢筋穿刺,如果院前急救得当,那条腿是完全可以保住的。可惜……”魏燕萍回忆,当时,该名患者大概30来岁,“很年轻”,因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,右侧大腿被一条钢筋穿刺,流了很多血。所幸的是,他身旁有位稍懂急救知识的工友,在将其送院前,用铁丝在他的伤口上方紧紧地缠了几圈。
可是,这位工友的急救措施并没有做到位。魏燕萍说,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有延展性的材料来包扎,而且过几分钟就要松一次。“铁丝太紧了,而且一路没有松过,下肢没办法供血,最终导致患者要截肢。”魏燕萍说,不过幸好有这根铁丝,不然这个工人很可能命都保不住。
那次之后,魏燕萍就在思考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。有一次出诊,她忽然明白了。那是一个早晨,医院接到电话称在东莞宾馆有一位老人喝早茶时被牛肉丸呛到了,需要急救。
魏燕萍跟车出诊,不巧的是救护车被塞在了路上。多耽误一分钟,病人危险就增加一分,魏燕萍和医生顾不得太多,背起急救包就下车跑过去。赶到之后,看到现场的魏燕萍和医生都稍稍松了一口气。
当时有一位懂急救的路人帮助了老人,梗阻的症状得到缓解。“后来我了解到这位热心人是在国外留学刚回来,他说国外的学校很重视急救措施的施教,他也学会了一些急救方法。”魏燕萍当时深有感触,那时候她意识到要让更多人接触到、学会急救措施才能避免更多悲剧发生。
自那以后,给市民近距离宣教急救知识成为了魏燕萍一直想要做的事情。年,东莞挑选一批医护人员到基层社区中去。魏燕萍主动报名申请转岗到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她任职柏洲边站点护士长。“我一个人的力量能有限,但是如果有更多的人学会了急救的措施,就能救到更多人了。”魏燕萍说。
给自己创造讲台
近距离向市民宣教救护知识
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后,魏燕萍除了在中心内服务病人,还会时常到居民家中去走访。“婆婆今天精神不错呀,我们帮你量量血压看看。”在附近一居民家中,魏燕萍在给婆婆做身体检查的过程中,她用流利的东莞话在跟婆婆交流。
“医院工作,就是跟患者匆匆接触;而在社区,是以预防疾病为主,我在给他们做健康管理,所以跟这些居民关系很融洽,相处得就像家人一样。”魏燕萍说,柏洲边站点主要是服务柏洲边和峡口这两个社区的居民,包括外来常住人口在内有1万多人,而本地的居民跟魏燕萍已经“混”得很熟了,他们经常叫她“河源妹”。
“河源妹”还经常以宣讲师的身份到社区的学校、工厂去。“我们会在广场、公园派发传单,有时候进行现场演示,帮助大家理解。”魏燕萍要让更多人懂得急救措施的想法很是强烈。
后来,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,魏燕萍给自己找到了舞台。年魏燕萍在报纸上看到捐献器官的新闻报道,她带着捐献的心来到红十字会,并签字确认捐献。
“在现场我看到一张关于志愿者的宣传海报,就去咨询了志愿者的相关事宜。”魏燕萍当即报名加入救护宣教志愿者的队伍。
从那以后,每逢空闲的时间,魏燕萍都会参加救护宣教志愿活动,到东莞的学校、公园、工厂等各个地方去宣教,派发知识传单、现场演示急救措施、举办讲座……魏燕萍说,其实从小自己也有个教师梦,现在也算是实现了,只不过讲授的是救护知识。
“我记得有一个19岁的学生跟我说,老师老师,我用您教的办法帮到我爷爷。那一刻我觉得我做的没错。”魏燕萍说身边很多人都不理解她为什么要去做志愿者,但魏燕萍自己很享受这种状态,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识急救措施,她很满足。从年到现在,魏燕萍已经积累了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。
疫情坚守岗位数月
从患者家属感谢中获得认可
今年年初,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吹响时,魏燕萍毫不犹豫投身战斗,在大年初二起就在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上工作。莞龙路高速公路出口站岗排查、和管理区工作人员一起上门排查、驻守隔离点……几个月的日日夜夜她还都历历在目。
在隔离点,最让魏燕萍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叫张阿姨的服务对象。魏燕萍说,在隔离点每天都要执行身心健康三人小组查房工作,排查出小部分的基础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的隔离人员,这位张阿姨就是这些隔离人员中的一位。
“她患糖尿病多年,近三年多都是靠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,入住的时候她检测血糖是正常的,但后来我们发现她在空腹餐前餐后的血糖会逐渐升高。”魏燕萍说,由于张阿姨的血糖一直不稳定,魏燕萍一直跟踪她的健康管理。
但张阿姨的情况却不是特别乐观。入住第三天,魏燕萍发现张阿姨中午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已经高达28.9mmol/L,和隔离点负责人商讨后,魏医院救护车,当日下午医院隔离观察治疗。
“后来张阿姨的儿子打来电话,感谢我们及时发现他妈妈高血糖问题,不然因此导致并发症的话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魏燕萍接到感谢电话后,内心很是感动。
后来张阿姨经过治疗之后回到了隔离点酒店,魏燕萍和伙伴们担心张阿姨的血糖会再次不稳定,每天的一日三餐都给张阿姨检测血糖。一周后,张阿姨结束隔离观察。“张阿姨还叫她儿子帮忙和我合照,我那时候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。”魏燕萍说。
“这其实只是我们的职责所在,但是在患者家属的眼里我们已经做了工作以外的事情。”魏燕萍说。
相关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