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愿者正向市民普及和教授正确的心肺复苏、气道梗阻急救知识与方法郑文典摄
年5月8日是第74个“世界红十字日”,中国红十字会将今年“红十字博爱周”的主题定为“关爱生命、救在身边”。去年5月7日,医院“救”在身边志愿服务队加入漳州红十字会,成立漳州市红十字“救”在身边志愿服务队。这支由医院专业医务人员组成的团队,成立以来始终以公益宣传和应急救护知识普及为使命。近日,记者走近这支团队,了解他们是如何践行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红十字精神。
授人以渔急救知识送上门
“有谁知道心肺复苏应该怎么做吗?”对于讲师提出的疑问,台下的学员们面面相觑,有几个表示看过操作视频的学员,回答起来也是一知半解。这是志愿服务队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时经常发生的场景。
一旦发生心脏骤停,目击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的最佳方法。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,如果时间在10分钟以上,即使病人抢救过来,也可能是脑死亡。所以在心源性猝死急救上有“*金四分钟”之说。
“很多患者是有机会得救的,医院看到太多案例,都是目击者不了解急救知识,错过*金抢救期,医院已经来不及了。”志愿服务队队长、市医院心内科医生董帝辉说,像心肺复苏、海姆立克法这类急救措施,操作起来其实很简单,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怎么做。让更多的人学会如何急救,减少这样的生命遗憾,就是他们创队的初衷。
年11月,医院医务人员组成的急救知识普及团队应运而生,他们自发走进中小学校园、企事业单位普及急救知识。“渐渐地,大家的接受度越来越高。”董帝辉说,很多人刚开始不了解,培训后发现简单又实用,就变得很感兴趣,愿意主动参与进来。
“我们越宣讲越发现老百姓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其实很迫切,只是苦于无处学习。”董帝辉告诉记者,开展急救知识培训的同时,他们根据不同单位的特点、需求,逐渐增加一些健康知识的普及,包括小儿急症、老年慢病、常见创伤的护理等。
截至今年5月,志愿服务队成员已增加到22名,开展宣讲场,宣讲受众已超过2.5万人,其中,单场次参与人数最高达人次。
下沉基层惠及更多的家庭
“普及量还是太少了!”这是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共同的心声。
“我们希望可以将团队打造成一支救在身边的标杆队伍,让急救、健康知识做到全民性的普及。”谈及未来发展方向,队长董帝辉表示,目前已有一些规划在逐步落地中。
知识普及上,他们准备对已开展过急救培训的单位,进一步开展复训及其他常见健康知识培训。同时,依托漳州红十字会、公园社区等平台,定期开展“地摊式”宣传培训,发展其他战略合作。团队建设上,将吸纳更多高素质医务人才,继续整合资源、发挥优势,确保团队高效可持续运作。
“一个人教会了10个人,10个人可以去教更多人,就会有越来越多人了解急救知识。”副队长潘中玉说,他们会继续无偿地分享他们的知识、经验。
“除城市外,我们计划往医疗条件更为薄弱的农村地区进一步下沉。”副队长陈俊介绍,现在团队里面涵盖了心内科、急诊科、麻醉科、重症医学科、儿科等多样化的医学人才,在深入农村进行急救知识培训的同时,还可以开展义诊服务。
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,用自己的所知所学让阳光照进更多的家庭。”作为队长的董帝辉说,他希望和队员们一道在为生命接力的公益之路上继续前行。
薪火相传握紧公益接力棒
“明天要开展一场宣讲活动,目前确定由我担任讲师,需要2名实操师、1名后勤。”按照惯例,负责外联工作的副队长潘中玉把活动内容发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