妇科急救

首页 » 常识 » 诊断 » 急救这门必修课,如何有效科普
TUhjnbcbe - 2022/11/30 19:29:00

急救事业是*府的一项民生工程,是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。近年来,随着急救这门“必修课”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,随之而来的则是“路遇危难懂施救”,这就需要大众具备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。

据有关资料显示,我国院外心搏骤停(CA)的生存率仅1%左右,欧美国家为10%-12%;我国所有经历过旁观者心肺复苏(CPR)培训合格的公民不到全国人口的1%,而在美国为33%,法国为40%,德国为80%。

尽管急救关乎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,想要人人参与急救,首先要打破公众对急救的认知和能力。那么大家都急救有哪些误区呢?

第一种,用不到。有人认为,突发事件离我很远,就算发生,可以打啊!但是有备才能无患,汽车的安全气囊绝大部分永远也用不上,但也要装上,风险意识不可无。急救知识也是,“宁可备而不用,不可用而无备”。懂急救的人多了,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更加安全了,利他也利己,何乐而不为?

第二种,怕惹麻烦。有的人认为,万一没救活,病人家属赖上我怎么办?进行急救意味着承担责任,成功自然皆大欢喜,若失败是否会给自己摊上事?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针对“不敢救”的顾虑,法律已有安排——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条明确,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,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。

第三种,没地儿学。有的人虽然意识到急救的重要性,但不知道去哪学、跟谁学。虽然当前互联网非常发达,但网络信息泥沙俱下,真伪难辨,从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打捞正确有效的急救知识并非易事。而且急救技能不能纸上谈兵,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动作要领。去哪学?谁来教?这些问题不解决,急救知识的普及就是空谈。

事实上,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对普及急救知识、培训急救技能一直抱有很高的热情,也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。然而,整体看,想要进行科普的医生和想要学习的“小白”之间并未完全打通渠道,供需没有有效对接,单凭一些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自发、偶然、零散的活动,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局面。

因此,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是一套系统工程,既需要为供需双方搭建沟通的桥梁,形成多层次、覆盖广、常态化、有制度保障的急救学习培训机制,也需要社会多方齐努力,营造良好的急救学习氛围。

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然而,现实生活中,由于公众急救意识较低,各级*府以及一些单位对急救重要性认识还不够,法律保障不充分,没有规定什么样的部门、单位及个人必须接受培训等原因,导致我国急救普及率较低。 

图源:图虫创意

1
查看完整版本: 急救这门必修课,如何有效科普